井研位于天府之南、乐山东部,幅员面积840平方公里,辖14镇1街道、119个建制村(社区),总人口38万,是全国产粮大县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、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、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、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、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,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、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。
区位交通优越。作为乐山离重庆和成都最近的的区县,境内“三高两铁两快一绕”的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初具雏形,已成功融入乐山半小时经济圈、成都1小时交通圈和重庆2小时时空圈,井研的综合竞争力、投资吸引力日益凸显。
历史人文厚重。井研因凿井煮盐年代久远、所产盐精美洁净而得名,自隋开皇十一年(公元591年)置县,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,是近代深井技术先河“卓筒井”发祥地、“亚洲第一龙”马门溪恐龙发掘地。宋明清时期,共孕育了1名状元、4位宰相、90名进士,有李氏“一门四进士”、经学大师廖平、辛亥元勋熊克武等历史文化名人。境内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雷氏民居和千年宋塔,研溪湿地、大佛湖、成都战役·首战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。
生态环境宜居。井研气候温暖湿润,冷热四季分明、雨热同季。一水穿城两面山、半城山水半城绿,公园城市显山露水,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。
特色产业鲜明。全县耕地面积约34.9万亩,培育出粮油、生猪、柑橘、水产等四大农业主导产业,是乐山市唯一的农产品主产区县。工业在农业生产中孕育,在农业发展中成长,逐渐形成纺织印染、农副食品加工、农机制造等优势产业,建成中国工装面料名城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,四川井研经开区被纳入全省“十四五”循环化改造园区。
资源禀赋不断激活。境内岩盐、天然气等资源丰富,岩盐蕴藏总量100亿吨,盐层平均厚度14米,埋藏浅、易开采、纯度高,属一级矿产品。白井干渠项目拥有全省最长引水隧道,建成后年均引水量6820万立方米,惠及乐山岷东片区四个区县152万人。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天府南1000千伏变电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、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交流工程项目,天府南1000千伏变电站位于井研县镇阳镇,总投资30.33亿元,总占地面积375.06亩。初步勘探数据为3878亿立方米(井研范围约1700亿立方米),整个页岩层段资源量预计超过1万亿立方米。随着勘探的深入,未来我们在本地留存气的同时还能谋划发展高端天然气等新兴产业。
园区建设集聚成势。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统领,深化“北柑南粮”战略,高标准推进“百里粮油走廊”扩容增量,高质量谋划“百里柑橘环线”扩面提质,全面形成“粮经渔统筹、产加销一体、农文旅融合”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。抢抓“三区三线”划定机遇,优化四川井研经济开发区布局,全力推进现代纺织园、特色产业园、马踏工业园等“一区三园”基础设施建设,滚动储备项目用地不低于600亩,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、好产业不缺空间。
营商环境优质高效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创新“井”快办,编制“井快办”政务服务工作手册,企业登记提速到1个小时内办结。设立惠企政策服务专窗,推动惠企政策办理从“多头跑”到“进一窗”,“政务服务体验员”“企业开办一件事”经验在全国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