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切实提升全社会地震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,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,本年度我镇紧紧围绕“普及防震知识、提升应急能力、保障生命安全”的核心目标,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,取得显著成效。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:
一、 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
1. 强化组织领导,健全工作机制。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,成立专项工作小组,明确职责分工,制定详细实施方案。定期召开联席会议,研判形势,协调解决难点问题,同时争取并落实经费保障,为活动开展、阵地建设、材料制作,提供有力支撑,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。
2.宣传覆盖面持续扩大。全年累计开展各类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2场,直接覆盖公众 300余人次。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,科普信息触达人群显著增加,重点人群(如学生、社区居民、企业员工)的参与度与知晓率稳步提升。
3.开展公众防灾素养培养。有效提升通过系统化、多样化的宣传教育,公众对地震成因、预警信息、避震要点、自救互救技能等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。
4.社会联动机制更加完善。与教育、应急管理、民政、住建、宣传、团委、红十字会等部门及社会公益组织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,形成“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社会参与、全民行动”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格局。
5.突出实战演练,提升应急能力。精心组织“5·12”防灾减灾日、国际减灾日等重点时段演练:5月15日在集益镇人民政府等场所成功举办综合性应急疏散演练,推动演练常态化、规范化:指导督促各级各类学校、重点单位按计划开展常规性地震应急演练,确保演练方案科学、流程清晰、组织有序、总结到位。
二、 存在问题与不足
1. 宣传深度与持久性有待加强:部分宣传活动仍存在“一阵风”现象,对公众防灾意识和行为的深层影响、持久改变尚需更系统长期的跟踪评估和巩固措施。
2. 重点人群精准覆盖不足,对流动人口、老年人、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针对性宣传仍需拓展和优化。
3. 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待加强:专业科普宣讲员的培养、激励机制需进一步完善,镇村科普和宣传力量相对薄弱。
三、 下一步工作计划
1. 深化精准科普: 加强公众防灾意识和行为调查研究,根据不同区域、行业、人群特点,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科普策略和内容,实现精准滴灌。
2. 健全长效机制:推动将防震减灾科普纳入国民教育体系、干部培训、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等常态化内容。完善演练组织规范和效果评估机制。
3. 壮大人才队伍:将镇村优秀工作人员纳入科普志愿者和专业宣讲员队伍,建立招募、培训、管理、激励机制。鼓励科技工作者、教师、媒体人等多方力量参与科普创作与传播。
本年度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,有效提升了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。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震情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,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,聚焦薄弱环节,持续创新方法,深化宣传教育,努力构建全民参与、常态长效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新格局,为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