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四五”时期,是我国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,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推进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,继建成小康社会后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全新阶段;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、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实现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;是深入推进教育强国、交通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。根据井研县“十四五”规划编制方案的要求,结合我县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际,制定县财政“十四五”规划。
一、指导思想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,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、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坚持依法理财,着力创新预算管理体制机制,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,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,提高财政公共保障水平,使财政工作更加适应时代要求,更加反映人民意愿,更加符合财政改革发展规律。
二、基本原则
(一)统一步骤、勇于创新原则。既要尊重财政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,注重按照上级部署实现整体性和统一性发展,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积极性,克服等靠要思想,大胆探索,勇于创新。
(二)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原则。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既尽力而为,又量力而行。处理好促发展与防风范的关系,既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,筹集资金促进涉及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早日建成。又要考虑县级财政的承受能力,防范对未来的过度透支,避免发生重大债务风险。使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平稳发展。
(三)依法理财、公开透明原则。坚持法治财政建设不动摇,加强依法行政,强化依法理财,使财政工作科学规范,财政决策和财政收支公开透明。
三、发展思路
(一)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制定高水平发展战略,培育县域经济竞争优势。全面谋划井研发展格局,将未来发展战略纳入“十四五”规划,高标准,高起点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,培育井研未来的竞争优势。
(二)高标准高质量引进项目,培育支柱性税源企业。当前,仁沐新高速、乐自高速、乐井快速通道已顺利通车,连乐铁路即将完工,桐安乐高速即将开工建设,我县区域优势已得到明显改善,成功融入乐山半小时经济圈和天府新区一小时时空圈,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巨大便利。一是要抓特大项目引进,特别是影响我地区生产力布局,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特大项目落地井研,培育支柱性税源。二是要积极承接成都和天府新区产业转移,通过发展企业增加财政收入,财政不断投入支持企业发展,形成良性可持续的发展局面。
(三)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释放企业发展活力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。贯彻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我县落地生根,激发更大市场活力,贯彻落实国家清理规范收费基金各项政策措施。创新财政支持发展方式。集中资金聚焦重点领域发展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,推动部门协调、政策衔接和资金整合,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聚焦于经济发展的重点方面。在产业领域上,重点支持纺织服装、鞋业、家居产业体系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在支持环节上,重点支持科技研发创新、成果转化应用、技术改造升级。在支撑服务上,重点支持“营商环境工程”建设,强化市场服务,加强市场监管,维护公平竞争环境。
四、发展目标
(一)财政收入目标。未来几年,我县将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,经济结构正在深度调整和巨大转变,同时减税降费政策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生影响。因此“十四五”期间也是财政收支结构深度调整的时期,财政收支也将由以前的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方面转变。预计到“十四五”期末,在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数25404万元的基础上,每年平均保持5%的中高速增长速度,到2025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达到32423万元。
(二)财政支出目标。在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410万元的基础上,保持3%的增长速度,到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力争达到258993万元。
(三)财政管理目标。扎实构建财政事权清晰、服务社会公共需要、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,确保财政对农业、社会保障、科技、教育、文化等公共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,强化对乡村振兴、社会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建设、公共卫生建设和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;税源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,财政收入逐步形成稳定增长机制,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所提高;财政管理改革继续深入,财政支出结构得到优化,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稳步提高;统筹城乡协调发展,构建和谐社会,为我县“十四五”规划的落实提供较为充实的财力保障。
五、重大任务
(一)重大政策。
1.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解决供需结构性失衡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,加强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,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。实施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,将补贴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。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,推广农业领域拨改投模式。
2.支持振兴实体经济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。支持实施“工业4.0战略”,发展壮大节能环保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。重点支持公共科技活动,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,推动落实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。完善鼓励科技创新、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政策,促进实体经济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。
3.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。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涉及面广,利益调整难度大,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,积极稳妥推进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。兼顾效率与公平,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公平,使公共财政制度更加完善、机制运行更加高效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增进人民福祉。协同推进财税与其他改革,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整体改革突破口和基础支撑作用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改进预算管理。在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明晰划分的基础上,对应由县级财政承担的支出事项足额保障,推进预算编制与执行、信息公开规范化建设,与全国同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。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,改变财政支出项目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。
4.坚持长期过紧日子思想,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。为应对减税降费,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给财政带来的压力,必须长期坚持过紧日子思想,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,抓好存量资金清理,将节约和收回的资金优先用于化解债务支出和改善民生,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上好日子。堵住“后门”消化存量,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。坚持“疏堵结合、开好前门、严堵后门”的原则,依法依规通过债券融资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,切实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。进一步完善制度并狠抓落实中央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精神,在风险监测、到期债务应对、监督问责等方面下更大功夫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
(二)重大改革。
1.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,硬化预算约束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要求,贯彻落实预算公开、改进预算控制方式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,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。严把支出政策关,严控预算执行中调整。坚决遏制政府债务增量,积极稳妥消化债务存量。
2.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,管好用好财政资金。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、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,也是把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抓手。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积极探索,在绩效目标设置、绩效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优化完善,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十四五末基本建立。
3.加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制度体系建设,从源头上刹住奢侈浪费之风。严格落实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严格控制“三公”经费、会议费、培训费、差旅费支出,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,通过撤并乡镇,减少机构,不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,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公务支出标准体系,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从源头上刹住奢侈浪费之风提供可执行、可操作的制度规范体系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